養蠶的原料

養蠶的原料

養蠶的原料  

吳明榮

  養蠶工作分栽桑、育蠶二段,最後目的在生產抽絲用的蠶繭,繭的生產過程,就像精密的化學工業,以桑葉為原料,以桑兒為機器,透過人為管理而生產。機械管理的好壞,固影響產品極大,而原料的好壞,更直接影響成品品質,所以我們養蠶應注意桑葉這種原料的供給。

  四千年前嫘祖發明養蠶的時候,桑樹野生,故談不上什麼栽桑研究。二千年前孟子已記載宅地栽桑幾畝等文記,可知已有人栽桑之事。一千五百年前,價思勰發現桑樹可用播種壓條等方法繁殖。

  此外有關栽桑文獻很少。據說有過不少賢人志士加以研究,但未見流傳。由此推想蠶農在觀念上仍未體認栽桑工作的重要性。

  桑樹和一般林木、果樹、稻麥、蔬菜等作物性質不同,收穫方法應該也不一樣。據說九十餘年前,日本全國受到萎縮病危害,查詢病因的工作由林務單位負責,未得到滿意的結果。可能就是因為林務單位,未能暸解桑樹的特殊栽培、收穫的方法。為了要生產良好的蠶繭,我們也要像經營精密的化學工業一樣,注重原料的品質和特有的生產方法。為探討桑樹的特性及獨特的栽培收穫方法,茲將桑樹全年生活循環的幾個過程可分為消耗期、生長期及貯藏期討論。

1、消耗期:早春或修剪後桑樹上無葉片。桑葉的發芽、脫苞、燕口、展開,完全必須依賴從前貯藏在桑樹體內的養分,故謂消耗期。

2、生長期(同化期):消耗期後,葉片已經長出,可進行同化作用製造養分,一些供給本身生理需要,另一些可供生長的周肥,故作用旺盛,故謂生長。

3、貯藏期:同化期以後,桑樹漸漸停止生長,所有的葉變成老硬,即同化作用的器官功能衰退,前所製造的養分送到枝、幹、根貯藏以預備下次再發芽時所需,故謂貯藏期。

  桑樹獨特的栽培收穫方法,唯有依順上述桑樹的特性,加以充分發揮,才能建立優秀的桑園管理體系。

 


©  www.mdares.gov.tw

  https://www.mdares.gov.tw/ws.php?RWD_mode=N&id=831 2025/11/06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