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的原料
目前本省常見桑樹病害 吳明榮
桑樹病害種類甚多,其發生之部位互有差異,病害發生之原因可分為內因與外因:桑樹先天之原因,如某種桑樹體質對於某種病害,有易感受性者稱為內因。由桑樹體外侵襲所有病原之總稱為外因。內因者可選擇能抵抗病害侵襲,即具有免疫性之品種,稱為抗病性品種。由於外因者,不外乎生物寄生與非生物寄生兩種,如由於細菌、真菌及有害動物者,均屬於生物寄生,而由於日光過強與不足,溫度過高與高低,水份過多過少,土壤及肥料成分不適當,有毒氣體、風、雹、霜、雪之障害,以及桑葉枝莖之濫採等,均屬於非生物寄生。茲將桑樹各部位之病害,擇其常見者分述於後:
一、赤澀病(又名赤銹病):其病原菌絲在桑樹枝條中有潛伏越年能力,至四、五月上旬隨芽葉之伸展而發育蔓延。受害之芽葉變肥厚,彎曲變成畸形,初呈淡黃色後變成橙黃色,表面蔽有鮮橙色粉末狀胞子,隨風飛散寄生於桑苗。病斑可分為兩種:一為發生於新梢葉柄及葉脈者,病斑成為縱長形,沿維管束而蔓延,被害部漸變黑褐色陷入;一為發生於葉肉部者,其病斑為斑點狀。本菌繁殖在晚春至夏季高溫多濕時最為旺盛,不斷飛散其胞子而傳染,迨秋末溫度低時。發育漸衰,且桑葉硬熟,故被害逐減,胞子缺耐寒性無越冬之能力,惟寄生於葉肉或葉脈上之菌絲則能潛伏而越冬,至翌春再生出銹子腔而蔓延。為預防本病之侵襲,應注意選擇桑樹品質,當春季發芽時,應噴射大生M-45或安牧多500倍液消毒。被害枝條須於早春發芽前全都剪除燒燬,其胞子常附著於新梢傳染,發病之桑樹可以改為中刈、低刈等桑樹養成方式。
二、膏藥病:本病病菌大都寄生在二年以上中刈或高刈桑樹枝莖並與介殼蟲為媒介並發多,於通風日照不良多濕地易發生,如膏藥貼付幹上,發病初期呈灰茶色,漸漸帶紫色而變黑褐色或黑灰色厚膜,其表面呈天鵝絨狀,如被病斑包圍厲害時,整株桑樹不會萌芽而會枯死。對防除方法可用竹片或小刀將膏藥患部削除,塗上石灰硫黃合劑40倍液(5 ℃)或6-6式波爾多液展著劑待乾後再塗上黑柏油。並徹底防除介殼蟲且除去其分泌物。噴射氰氮化鈣水溶液冬天20%,夏天10%或石灰硫黃合劑,冬天7°BC,夏天4°BC。同時選擇排水、通風、日照良好之園地栽桑,並避免過於密植。高、中刈桑罹患此病時可改為根刈剪去上部病患之枝幹,每行行定位整枝,以防止病害之蔓延。(待續)
| © www.mdares.gov.tw |
| https://www.mdares.gov.tw/ws.php?RWD_mode=N&id=844 | 2025/1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