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草莓苗的栽培與管理

健康草莓苗的栽培與管理

健康草莓苗的栽培與管理

齊文隆  林進財

一、前言

  草莓屬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溫帶地區生產的重要小果類之一。草莓果實顏色鮮艷、香氣濃郁、酸甜適度、富含維他命C,除供鮮果採食外,並可作為各種食品的加工添加原料,為高經濟價值的作物。

      世界栽培草莓的歷史約有250年之久,本省自1934年始由日本引進品種開始栽培,之後也從各國引進草莓品種,經不斷試驗改良之後本省早期的推廣品種為馬歇爾(Marshall)、福羽,到60年代為愛利收(Aliso),70代為春香,目前推廣品種則為桃園1號及桃園2號兩品種。

      目前全省栽培面積根據台灣農業年報86年度統計共有四百多公頃,其中苗栗縣大湖鄉佔80﹪,約有320公頃,其他如關西鎮、公館鄉、獅潭鄉、國姓鄉等也有栽培,因此草莓在本縣是相當重要的產業。

二、培育健康草莓苗的重要性

      草莓種苗的培育,一般多由莓農在田間自健壯植株接引匍匐(走)蔓,先 培育為育苗母(親)株,再由這些母株繁殖幼苗;或是在草莓本圃採收期結束後整理母株繁殖幼苗,假如所使用之栽培介質仍為田土,則極易感染青枯病、炭疽病及 葉芽線蟲等土壤病害,導致定植存活率低、初期生長發育慢,早期鮮果產量與總產量減少,並增加本圃藥劑防治的使用量,造成生產成本增加,因此健康且強壯的草 莓種苗,毫無疑問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收益最重要的保障。

三、健康種苗的培育過程

      民國81年種苗法實施,草莓即開始實行種苗繁殖三級制,首先由國立中興大學進行去除病毒的工作,將無病毒之種原交種苗場,作為組織培養繁殖原原種的材料。九月間種苗場再將原原種苗,供應大湖鄉與關西鎮的原種圃種植,繁殖原種苗。翌年三月間採收原種苗,供採種圃種植。八月中旬至九月下旬假植,九月下旬開始供應草莓農友種植。

  此種種苗繁殖過程必須經種子檢查室、中興大學與桃園場等有關單位田間檢查與室內檢查,合格後始可供應,因此可以說是最健康的種苗,也才足以確保莓農權益。

四、草莓育苗方法

      草莓在育苗時首先必須確認取得的草莓母株苗,是健康強壯且無病菌感染的才行,較好的育苗方法通常有下列兩種。

(一)缽苗培育法:

        一般是用乾淨不帶菌的培養土放在軟缽中來培育母株,目前使用根基旺3號(組成分為泥炭土、蛭石、珍珠石、有機質),幼苗生長發育非常理想,千萬不可使用草莓本圃畦側之田土來培育,否則極易感染青枯病、      炭疽病及葉芽線蟲等病害。

        將軟缽內培育的健康母株,於三月下旬定植於未感染青枯病或炭疽病等病害的乾淨苗圃內,行距1.21.5公尺,株距0.450.50公尺,每分地種植1600株缽苗,約可繁殖50,000株幼苗,供一公頃本圃定植使用。

(二)穴植管育苗法:

        穴植管育苗法是最新的草莓育苗方法,所育成之苗,定植存活率高,生長發育快速而整齊,可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

        將健康種苗以根基旺3號作為栽培介質,種於七吋塑膠缽或軟缽中,培育成母株,將其放置於由竹架或鐵架搭成,舖有四尺寬,4×4公分網格的鐵網床架上,待母株發育成長生出葡蔔蔓後,再以口徑4公分、長度12公分的穴植管,充填充分泡水的3號 根基旺至8~9分滿,再用對折之小竹籤片將快發根的葡蔔蔓固定在穴植管上,再將穴植管插置鐵網格上。此時須小心避免折傷或被竹籤片夾傷幼蔓,造成枯萎或染 病。之後幼蔓會不斷的從母株發育出來。利用上述的方法即可不斷的接在穴植管上,至定植前一個月左右即可剪離母株,按老、中、青的苗齡分開放置,使其獨立發 育成長至定植期,同時達到假植的目的。

        此穴植管育苗方法由於栽培介質只用根基旺,不使用田土,因此容易育得健康強壯的草莓種苗,育苗管理之病蟲害防治也可照一般方法進行。

五、假植

      草莓屬於先短日照再長日照開花型(SLD)植物,其花芽分化主要是受低溫、短日及體內營養等因素相互作用而達成,因此可以利用高冷地或是在平地配合遮蔭的處理,來作草莓假植育苗,更能培育出發育整齊、根冠粗大健壯、花芽分化一致的幼苗,達到採收日提早、大果比率提高、增加產量的目的。

      一般假植多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間進行,處理3045天,高冷地假植可在海拔600~1000公尺處進行,將育苗圃之幼蔓苗挖起,切斷葡蔔蔓後,再採平畦育苗,畦寬(含畦溝)1.2公尺,假植距離為12公分×12公分,每分地約可假植50,000株苗。

      平地假植種植方法同上,可以用50﹪遮光率的遮光網來遮蔭,也有假植處理的效果。穴植管的假植方法則可移到高冷地或直接在網架上進行,時期同土壤假植法。

六、病蟲害防治

  不論用何種方法繁殖草莓苗,於育苗時期仍須針對葉?、薊馬、斜紋夜盜蟲與炭疽病、白粉病等作澈底的防治,以期培育出健康的種苗。

(一)青枯病

        目前無藥劑可供防治,唯有選用健康種苗,於草莓採收後配合休閒期浸水,可抑制發生率。

(二)炭疽病

        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

(三)白粉病

        25﹪三泰芬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

(四)葉芽線蟲

        40﹪芬滅松乳劑3,000倍。

(五)斜紋夜盜蟲

        可使用性費洛蒙誘蟲盒,或40﹪芬滅松乳劑3,000倍,或2.8﹪第滅寧乳劑2,000倍。

(六)薊馬

        2.8﹪第滅寧乳劑2,000倍。

(七)二點葉?

        25﹪新殺?乳劑1,000倍,或25﹪福化利乳劑4,000倍,或10﹪日曹?乳劑3,000倍,或50﹪?效1,000倍,或2﹪阿巴汀乳劑2,000倍均可有效防治。

七、結語

      草莓在育苗期間,首先應確定母株是完全不帶病菌的,才能事半功倍的培 育出健康強壯的幼苗,降低生產成本;其次是促使根莖及根冠的肥大,根冠之大小依幼苗培育天數與營養條件而定,如育苗天數足夠且植株營養豐富,根冠則增大, 生長點亦會變大,同時頂花房之果梗分岐數與花數亦增加,產量也可提高,因此草莓在栽培上的成功與否,育苗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不能忽略的。


©  www.mdares.gov.tw

  https://www.mdares.gov.tw/ws.php?RWD_mode=Y&id=1299 2025/05/09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