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讀心得

工讀心得

工 讀 心 得

曾敏雄

  從高中開始,我就很想找個機會工讀,只是苦無機會,進了大學以後,這種心理更加地強烈,因為一個大學生如果將整個漫長的暑假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或是在家裡無所事事,而不找些有意義的事情做,實在是荒廢大好光陰,所以今年在學校一得到消息,我就趕快申請,結果很幸運的錄取,被分發到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蠶業改良場工讀,更幸運的是被分派到我最嚮往的試驗課工作,我很高興得到這個工作,因為在試驗課能夠實際操作,而且我深信可以在這裡獲得很多的知識。

  我從七月十日開始工讀,跟著廖光正先生做實驗,另外還有兩位工讀生,分別在蠶種課及栽桑課,最初幾天做一些零碎的事情,等到孵出蟻蠶以後就有得忙了,必須要頂著大太陽去摘桑葉,最佳採桑時間是在傍晚,因為此時光合作用最完全,養分是最豐富,為了是給稚蠶食桑,就必須摘最大光葉,一長枝條的桑葉就只摘二葉,而且不能餵全葉,必須要切成正方形狀的碎塊,由於稚蠶身體很小且軟弱,所以收蟻蠶的時候要撒上捏碎的焦糠粉末,再給桑葉,這樣稚蠶會自己爬上桑葉,才不會受到人為的傷害。怕桑葉的水分蒸散太快,還要蓋上濕紗布,以保持濕度。稚蠶身體是黑褐色,和焦糠的顏色差不多,所以每次除蠶沙的時候都必須很當心,避免稚蠶冤枉被淘汰。在這一段尚未開始做實驗的時間內,王小姐幫忙我將一大堆的中、日文書製卡片,有時候廖先生放幻燈先講解蠶所染上的各種病,例如白殭病、黃殭病、膿病、軟化病、麴黴病、敗血病等,還教我自計溫濕度計的裝卸法,如何配製人工飼料,精密電動分析天平使用法,這些儀器和知識,決非學校課本中所能得到。  

  等到第一批收的稚蠶長到三齡的時候,廖先生就設計一個實驗讓我做,試驗名稱是壯蠶濕葉飼育對蠶作影響關係,這正是我嚮往已久的正式參加試驗工作,我總共養了三百四十頭蠶。分裝於十二個塑膠盆,每盆二十頭、有三盆為對照組,其餘的為試驗組,對照組即是在四齡,五齡皆不噴滅菌蒸餾水,試驗組即是有的在四齡噴,有的在五齡噴,有的在四齡、五齡皆要噴,有時當餵桑葉時,廖先生就會說,第一片無托葉的桑葉是含營養成分(蛋白質)最高的桑葉,所以後來摘桑葉的時候,我就儘量採取這個原則,太老的或太嫩的桑葉不摘。時常可以在試驗組找到死蠶,廖先生就會講解給我聽。身體變黑的就是染了細菌、身體會流出白色液體的就是膿病,而且有的會吐,有的會下痢。到五齡時蠶的食桑量是佔全生長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時常要頂著大太陽去摘桑葉,甚至還冒雨到桑園採桑葉,到結繭以前卻令人很傷心,因為試驗組內,四齡、五齡所吃的桑葉皆要噴滅菌蒸餾水的六十頭蠶,只剩下二頭蠶結繭,可是繭削開以後,一看裡面的蠶已經死了,沒有一個健蛹,也是是說六十頭蠶全部死光,我這個試驗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用精密電動分析天平秤出繭層總量、總繭量,並計算出健蛹率、繭層率,我以前沒有用過需要測預重的精密電動天平,廖先生教了很多次,我才會操作,還好沒有出什麼差錯。

  由於王小姐八月初要出國進修,七月底向場裡辭職,她的實驗剛開始沒多久,一時無法找到臨時技術員,所以我又接下她的實驗,她的實驗是「眠中蠶體消毒施用防殭粉濃度試驗」。防殭粉是由漂白粉和石灰混合配成的,將所需漂白粉和石灰的總量分別以精密電動分析天平秤出,放入研砵中磨成細粉末,再依照各試區所需漂白粉和石灰的量,以電動天平依次秤出,混合後放入研砵內研磨均勻,將均勻的粉末用篩子均勻的撒布在蠶體上,續病死,到最後剩下四、五頭也是有病徵,乾脆就淘汰掉,我的枕頭也泡湯了。

  實驗室裡的書櫃有許多好書,我可以隨時拿來看,包括了許多方面的書,有科學月刊,有機化學、藥物化學、類似「抗菌之戰」的書多,微生物學、遺傳學等……。數目最多的是一些看不懂的日本蠶業雜誌。所以在試驗課的實驗室內,我不但可以實際地操作,並且在學識上又增加了許多,使我內心覺得對得起自己,這個暑假沒有白白地過去。

  現在工讀的時間也剩下沒有幾天了,且有一位謝小姐來接管替王小姐的工作,我也輕鬆多了,一旦工讀結束後,我會很想念這個地方的,因為我從這裡獲得了許多的知識,得到了許多的經驗,廖先生要我寫一篇工讀心得,我就將我在這一段時目間內所學到、得到的都寫下來。這是我第一次靠我難忘的一段快樂時光,在此要謝謝廖先生的指導教誨,還要謝謝幫忙我摘桑葉的兩位小姐,更謝謝每一同事對我們工讀生的照顧。總而言之,我很高興得到這份工作,更高興的是我沒有付出多少的力量,但是卻獲得了許多,感謝大家所給我的一切。

 


©  www.mdares.gov.tw

  https://www.mdares.gov.tw/ws.php?id=835 2025/11/06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