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重要的蜜源植物~龍眼

台灣最重要的蜜源植物~龍眼

台灣最重要的蜜源植物~~龍眼

陳運造

一、             栽植面積與分佈

龍 眼是起源於我南方的珍貴果樹,以果形渾圓,果肉鮮嫩,色澤晶瑩,汁液甜美著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龍眼龍目,象形也。可見「龍眼」之名,乃是由 於其果實酷似龍的眼睛而來。古詩中也有「圓如驪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的記載,既把龍眼形容得維妙維肖,也稱譽有加。

  龍眼的另一個名字-荔枝奴,則不甚好,說它比荔枝晚熟,色香味皆不如,其實,彼此各有千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就曾為此作文替龍眼叫屈。此外,龍眼還有桂圓、柱圓、圓眼、蜜脾、燕卵、繡水團、海珠叢、川彈子、亞荔枝、木彈、鮫淚等十幾個別名。

   屬於亞熱帶水果的龍眼,由於氣候、風土適宜,故在台灣分布極為普遍,依據民國八十二年版的台灣農業年報資料,本省除桃園、基隆和澎湖三縣沒有種植外,其 他縣市或多或少都有,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尤以台南、台中、高雄和南投四縣最多。每當龍眼花開的三、四月間,這些地方也正是全省養蜂朋友爭相奪蜜的戰場。

  由資料知,近十餘年來,台灣龍眼的栽種面積可說一年比一年多,並且常是成倍增長,這對養蜂界來說,真是莫大喜訊,如何善用這個台灣最重要的蜜源資源,恐怕也是台灣蜂界應該深思的問題。

二、             開花和泌蜜習性

  龍眼通常在種植後56年才會開花。每年的始花期則隨氣溫不同而變化,以台灣而言,南部開花較早,約在3月底,越往北越遲,最慢的約在5月初,南北前後相差達4050天。花期早晚也因品種而異,所幸本省栽植的龍眼目前90%以上均屬「粉穀」種,尚可不必考慮品種的因素。

  就一棵龍眼樹而言,花期約1個月左右,大致又可分為三批花:首批雄花開37天,轉開雌花38天,最後再開雄花10多天;第二批:雄花開1416天,轉開雌花48天,最後開雄花78天,第三批,雌花開38天轉開雄花1620天。養蜂生產者應該抓住頭兩批,而拾末批花。要注意的是:所謂三批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批與批間可能只有12天,最多只是幾天的差別而已,必須在逐花採蜜時多觀察才能辨明。

  龍眼蜜腺位於花芘基部,略鼓凸。各種性型的花都有,而以雌花的蜜腺蜜量最多。泌蜜時喜歡溫度高濕度大環境,蜜量上午較多,下午漸少。天氣晴朗,夜間氣溫20以上時,泌蜜量最大。

  花芽分化適溫為1014℃,此時適度低溫,可抑制枝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增加花數,提高花朵質量和泌蜜量;如溫度高濕度大,營養生長過旺,花芽易蛻變為春梢。花芽分化期大約在每年12月至1月間的氣候,就已決定了當年龍眼花開多還是開少。

  開花適溫在20~27℃之間,低於13℃或高於30℃,開花減少。花期中的雨量,嚴重影響龍眼花泌蜜,雨多不僅蜜量少,而且蜜中水分多品質不佳,同時雨大會沖失花蜜,所以,此時少雨是龍眼蜜豐收的先決條件,由此也證明:迄今養蜂仍需靠天吃飯。

三、             未來發展方向

龍眼的生長管理較開放,且近年價格穩定,尤其是加工後的產品銷量有增無減,仍有相當發展潛力,不過,隨著環境的變遷,未來可能朝下列方向發展,養蜂者必須有所因應。

(一)品種改良:據調查台灣龍眼品種多達50種以上目前雖然90%以上均屬「粉穀」種,然而未來分散產期,已有依早晚熟品種分區配置栽植趨勢,如最近部份果農為追求每斤百元的高價,已改種10~11月間成熟的極晚熟品種等,將來繼續發展,龍眼花期勢必也會相對改變,養蜂者不能不注意。(二)、矮化栽植:為方便管理和降低成本,已逐漸從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使植株矮化,此一變化雖和花期無關,但都影響蜂場設置與管理,也應考慮有所因應。

(三)、果實品質提升:果實大,無子或小子,甜度高為未來龍眼發展的另一方向。果農因此可能重視蜜蜂授粉功能而更歡衣放蜂,但若果實採用藥劑處理達到此目標,則可能反而對養蜂者不利,蜂界應該深入了解,才不致遭到陣前損兵折將的痛苦。


©  www.mdares.gov.tw

  https://www.mdares.gov.tw/ws.php?id=980 2024/07/27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