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環境課 羅金蓮
再生棕筍屬於棕櫚科,原產於中南美洲奎亞那(Guyaira),原生種枝幹帶刺、筍型小、產量少、經濟價值低,經法國農業試驗單位數次改良,培育出無刺、 品質優良、產量高之優良品種。頭份鎮民黃正雄先生於民國85年到中南美洲探望在貝里斯留學的女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嚐到和國內竹筍類似的再生棕筍,肉質 嫩、口感佳、風味獨特,認為極具經濟價值,值得引進國內栽種、推廣,於是回國後在苗栗縣頭份鎮積極成立「中友農場」,引進種苗大量生產。每年自奎亞那引進 約30,000株幼苗,供各地農友栽植。目前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嘉義、台南等地都有栽種,面積約10公頃左右,以中南部種植面積較廣。 中友農場每年於12月引進幼苗盆栽,約半年即可定植於農地,定植後一年半即可採收,每一株種苗採收期可長達20年,一支母株筍重平均約3台斤,母株採收完 尚有10個生長點成長10支分株,約6~8個月後可再次採收再生棕筍每株約1.5台斤,以漸進方式採收、留株,最多可留10株,可繼續採收至20年左右, 方再重新種植種苗。採收期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均可採收。 再生棕筍屬於叢生,亞熱帶植物,耐高低溫(5~40℃),最適溫為26℃,極適合台灣的生長環境,淺根性植物,抗風力較弱,以蔽風、水分足、排水優良且向 陽處較為理想,土壤質地以砂質壤土、行株距為5~6尺,一公頃約種植3,000~4,000株,種植前先以有機質肥料混合整地,種植後覆蓋黑色塑膠布,可 預防雜草叢生及防止水分蒸發,冬天亦可保溫。每年以環狀溝施一次有機質肥料,每公頃施5,000公斤,每2個月施一次台肥五號,每公頃約施800公斤。 虫害方面有少量的象鼻虫危害枝幹尾端,但是根部並不受影響,抗病力強,無病害之虞,不需噴灑農藥,管理容易( 每人可管理1~1.5公頃),是一個完全不受污染之健康食品。 再生棕筍富纖維質、含豐富鈣質(如表一), 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是最佳的減肥食品。 棕筍栽植約八年後可結成果實,外型美觀、口感如菱角,可作麵包、蛋糕等食物。和國產竹筍一樣,再生棕筍亦可做各種不同口味的佳餚,可墩湯、燜肉、快炒、沙 拉等。表一、再生棕筍之營養成分分析(每100g)項目 粗蛋白(g) 纖維(g) 鈣(g) 鐵(mg) 含量 1.64 2.59 26.90 1.81*新竹食科所1997年7月分析 在農業經營困難重重的今天,要有所成就,無疑的必須不斷的求新求變,尤其在進入WTO後,台灣農業要永續經營,更要有一套嶄新的作為。頭份鎮中友農場負責 人黃正雄先生,能利用探視女兒在中美洲留學的機會,在餐廳嚐到棕筍佳餚,而設法引進,其對農業發展之關注精神,令人敬佩。黃先生種植之棕筍目前年產量約 5,400公斤,只供應餐廳需求,一般市場上還看不到。由於棕筍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如能繼續改良品種,同時對消費大眾廣為宣導,應是一 項深具市場潛力的新興行業。
![]() |
![]() |
自97.04.24:4226;






首長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