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環境教育課程簡介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環境教育課程簡介
項次 |
類別 |
內 容 |
時間(分) |
負責單位 |
備註 |
1 |
園區導覽 |
1.農業博覽館 2.生物產業館 3.蠶業文化館 4.毛毛蟲生態區及戶外植物區 |
80 |
農業推廣課環境教育組 |
必選 |
2 |
室內課程 |
蜂言蜂語 (蜜蜂生態及農業授粉) |
50 |
農業推廣課環境教育組 |
4選1 |
蠶桑文化 |
50 |
||||
螢火蟲飼育及生態介紹 |
50 |
||||
愛玉子栽培及生態介紹 |
50 |
||||
3 |
DIY製作 |
資源利用-蠶繭花製作 |
40 |
農業推廣課環境教育組 |
4選1 |
資源利用-蠶寶寶製作 |
20 |
||||
天然尚好-搓愛玉 |
40 |
||||
環保尖兵-蔬果清潔液 |
40 |
||||
4
|
影片欣賞 |
看見台灣 |
90 |
農業推廣課環境教育組 |
自選
|
蜂狂 |
60 |
||||
蠶桑利用 |
20 |
||||
蜜蜂授粉 |
20 |
||||
|
費 用 |
150元/約4小時/每人 (含講師及教材、導覽費,最多以40人為1單位計,不足40人須補足800元,超過另計單位數) |
備註:不同教案區隔場地,換場時間約需10-20分鐘
【課程內容介紹】
壹、園區展示館導覽
一、農業博覽館
農業博覽館共有二個樓層,一樓以介紹苗栗地區各族群的農作生活樣貌為展示的重點,呈現閩南人、客家人、泰雅族、賽夏族等族群農作生活的專題展示區,並有栩栩如生的苗栗縣農特產品臘模及原住民狩獵臘像;二樓則以服務農民為展示的主要訴求。介紹改良場的研發成果,從土壤肥料、有機農業、農作改良、農特產品、行銷、加工及觀光休閒等,琳瑯滿目的試驗研究成果,令人目不瑕給。
二、生物產業館介紹:
生物產業館共有二個樓層,一樓為「天敵及夜間昆蟲區」,二樓為「蜜蜂產業文化區」一樓之天敵及夜間昆蟲館是以自然界中的循環生剋力量概念貫穿全場。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生態制衡機制開始,一一介紹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性費洛蒙及微生物製劑等病蟲害生物防治概念;2樓之蜜蜂產業文化區,展示蜜蜂的各式生理結構模型、標本,其中大蜜蜂模型搭配巨型花園,常讓遊客眼睛一亮,另有展示蜜蜂活體,供觀眾近距離觀察蜜蜂生態。
三、蠶業文化館介紹:
蠶業文化館為二樓建築物,一樓以蠶業技術為主,包括養蠶、繅絲、印染、手工編織、蠶繭花藝等,二樓以歷史文物展示為主,介紹蠶絲的歷史發展、絲路及開創台灣蠶業的始祖~劉銘傳等,另外還展示蠶業技術演進的各項機具、文物等。館外的嫘祖雕像則是遊客常常造訪與拍照留念的重要景點。
四、毛毛蟲生態區及戶外植物區介紹:
毛毛蟲生態區與植物展示區為戶外開放展區,其中毛毛蟲生態區外觀以毛毛蟲為意象,內部設有步道、瀑布及水道,區內種植誘蝶植物,如馬兜鈴、馬櫻丹、長穗木、馬利筋等,身歷其境猶如置身雨林;植物展示區,則種有數十種植物,讓遊客觀察實物後,更能進一步瞭解各種植物的利用價值,此區也是遊客散心、聊天、拍照、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貳、室內課程單元
一、蜂言蜂語
以ppt介紹蜜蜂多樣性,蜜蜂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蜜蜂為社會性昆蟲,行為與組織分工慎密,包括採蜜釀製、分泌蜂王漿、採集花粉、儲存加工、泌蠟造巢等流程。同時介紹蜜粉源植物、蜜蜂生活史、產品特色及用途等,讓遊客認識蜜蜂、了解養蜂人家生活,更利用園區植物景觀特色,進一步提供遊客認識蜂產業。另外;說明自古以來大自然間植物的演進與繁衍蜜蜂皆扮演著重要角色、至養蜂事業的興起更為近代農業生產默默之中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蜜蜂為自然界中最重要之授粉昆蟲,蜜蜂同時是環境安全指標昆蟲,為環教教育最具代表性教材之一。
二、蠶桑文化
自嫘祖發明栽桑養蠶,至殷商、戰國到漢朝,蠶絲織品已高度發達,顯示蠶業在古代中國之興盛,並為人類漫長文明演進,譜下了一頁光輝篇章;世界史中著名之『絲路』,更凸顯了蠶業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所占有之巍然地位。台灣蠶業始於清朝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自公元1886年起,倡導農家栽桑養蠶,並行繅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台灣蠶種大量繁殖並可提供外銷。鑑於過去一百多年來,蠶業對台灣農村之貢獻,藉由本場蠶業文化館文物保存,展示台灣蠶業技術演進過程,透過專業解說,提供最新蠶業資訊及動態展示活動,以傳承台灣蠶業文化,並做為民眾自然環境教育及觀光休閒農業之場域。
三、螢火蟲飼育及生態
早期飼養螢火蟲工作以水生種類為主,黃緣螢是台灣最早利用人工飼育方法來繁殖的水生螢火蟲,以玻璃製水族缸為容器,配上打氣幫浦,餵食河螺,可以完成生活史。「螢火蟲的水,就是人類的水」的觀念,螢火蟲幼蟲棲息於良好的自然環境下,如果環境良好,一定有螢火蟲的飛舞,反之螢火蟲則無法生存。水生螢火蟲具有監測水質的指標,餵食福壽螺減少對農作物的危害,又具生物防治的功效。為配合台灣昆蟲教育園區環境生態解說教育也將螢火蟲列入環境教育的題材,以營造螢火蟲保育就是環境保護的共識。
四、愛玉子栽培及生態
愛玉子為常綠蔓性藤本植物,台灣特有種,雌雄異株,隱花果,愛玉子與其專屬授粉愛玉小蜂之間,扮演著植物與昆蟲互利共生之關係,種子經搓洗可析出果膠凝結成愛玉凍,高纖低脂,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目前愛玉子大部份仍採自中高海拔山區攀爬在林木上的野生種,愛玉子在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樹林經歷了林相變更的砍伐作業以後,剩下極少數量的愛玉子母株,存在於保安林及偏遠之天然林中,雖然晚近森林砍伐面積大量的縮減,但想要恢復從前舊有的大量闊葉樹林景觀及有眾多的攀附於林木的愛玉子,實非易事,因天然森林內部光照不足,樹勢高聳,愛玉子生長非常緩慢,因此其隱花果產量日趨減少,因此,保護森林環境與經濟特作棲地生態,為整救野生愛玉子的重要課題。
參、DIY製作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環境教育課程方案(D1) |
DIY名稱:資源利用-蠶繭花製作
|
一、教學目標:
|
二、適合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學生及一般大眾
|
三、教學方式: 藉由每位學員之雙手,在指導老師示範下,利用小剪刀裁剪染色蠶繭,培養學生對生活細節及週遭環境的觀察能力,最後以模仿實作方式來認識植物花朵樣貌及其結構功能,讓學員能更進一步從體驗中學習對資源之愛護及利用。
|
四、參考圖片: |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環境教育課程方案(D2) |
DIY名稱:資源利用-蠶寶寶製作
|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蠶寶寶生態及外部形態。 2.利用相關簡易資材,透過成型技巧,仿造蠶寶寶實體外型。 3.運用實作中模擬學習,啟發個人開發創新之本能。
|
二、適合對象: 國小以上學生及一般大眾
|
三、教學方式: 以日常用紙,如衛生紙、擦手紙等,利用一般衛生筷當捲軸,在指導老師示範下,捲成蠶寶寶外型,再以膠水黏著固定,用膠帶將紙捲前後固定於筷子上,後端搭配吸管套伸縮,讓學員驚訝以日常簡易資材,透過設計亦能讓蠶寶寶栩栩如生。
|
四、參考圖片: |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環境教育課程方案(D3) |
DIY名稱:天然尚好-搓愛玉+認識真蜂蜜
|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愛玉子外部形態及隱花果種子。 2.愛玉子為大自然賜予之天然飲品,全世界唯台灣特有種。 3.愛玉子產量受人為破壞而逐漸減少,喚醒人類重視森林保護。 4.透過專家解說,了解蜂蜜特性,並以簡單實作方式,辦別真假蜂蜜。 |
二、適合對象: 國中以上學生及一般大眾 |
三、教學方式: 愛玉子為一種不用添加任何其他化學物質即可凝膠結凍之植物,而且必須是利用天然乾淨且含鈣質之水搓洗,加水量及搓洗方式都可能影響凝膠之成敗,在指導老師示範下,每人都可體驗搓愛玉子的樂趣,並觀察愛玉凍凝膠的奇幻過程,最期待的時刻來臨,結凍了---大家一起來品嚐添加純蜂蜜與檸檬之愛玉凍-天然尚好!讚啦。 |
四、參考圖片: |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環境教育課程方案(D4) |
DIY名稱:環保尖兵-蔬果清潔液製作
|
一、教學目標: 1.利用日常蔬果廢棄物,泡製具有清潔功能之清洗液。 2.探討環境用品安全議題,減少使用化學製品。 3.善用天然環保資材,降低環境污染,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
二、適合對象: 國中以上學生及一般大眾
|
三、教學方式: 利用類糖(黑糖或黃糖,不用白糖,因為黑糖有多礦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功能較強),另添加菜渣/果皮(蔬菜葉、菜頭菜尾,菜根,水果皮,馬鈴薯皮等日常廚餘,泡製做成環保清潔液,讓學員能在實際體驗中學習對廚餘資源之再生利用與環境之愛護。
|
四、參考圖片: |
肆:影片欣賞
內容:環保影片欣賞與解析
- 看見台灣(以空拍方式介紹台灣土地現況,探討人們如何對待環境,讓我們可以靜下來深度省思,未來的地球環境態樣該如何面對)
- 蜂狂(以專家角度剖析,利用美國及台灣養蜂現況為背景,探討蜜蜂消失原因與人為之因果關係,以及對人類在日常生活上的影響)
- 蠶桑利用(介紹本場百年來研究主題,藉由影片說明栽桑養蠶之利用價值)
- 蜜蜂授粉(介紹全世界被人類飼養最多的義大利蜜蜂,如何透過訓練馴化,解決農作物授粉需求,成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授粉昆蟲之一,因此蜜蜂授粉被稱為「有翅膀的農業」)
自105.01.08: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