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者螢火蟲閃耀夏秋星夜
劉增城
1.你有多久沒有見過螢火蟲,每年夏秋夜晚打著燈籠,在萬籟俱寂的黑夜與星夜爭輝,螢舞翩翩。
2.閃耀螢光,引來異性的青睞美事和注意力,是求偶戀愛的訊號,對人們而言,的確也增添了浪漫和羅曼蒂克的氣氛
3.對老一輩的人來說,螢火蟲是他們的最愛,憶起童年往事,是何等的讓人緬懷不已。
4.在閩南語童謠中說「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牠是見義勇為的提燈使者。(引號內用閩南語講)
5.另外在不同風味的閩南語童謠中說「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配芎蕉,茶冷冷,配龍眼,龍眼會開花,匏仔換冬瓜,冬瓜好煮湯,匏仔換粗糠,粗糠要起火,九嬸婆仔賢炊粿,炊到臭火焦,兼著火」,描述人民生活起居和螢火蟲息息相關。(引號內用閩南語講)
6.在客家語中也有一段童謠是這樣說的「火焰蟲蝍蝍蟲,楊梅樹下吊燈籠,燈籠光照四方,燈籠暗跌落崁,崁下一頭禾,到三擔過一籮,分得你來涯又無」,是那麼自然的、生態的、生活的、人文的關係。(引號內用客家語講)
7.螢火蟲是環保的指標,有螢火蟲的地方,論其空氣、土壤、水質和環境一定甚佳,在那麼好的地方,綻放了牠的光彩,點綴夜晚綺麗的螢光,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禮讚。
8.螢火蟲不但燃燒自己,而旦還照亮別人,聚微弱的亮光,散發並照亮陰暗的角落,人們應當發揮螢光的精神。
9.提燈者螢火蟲閃耀夏秋星夜計畫片集,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輔導和經費補助,蠶蜂業改良場拍攝製作。
10.拍攝這套幻燈片集的製作目的,是要讓伴著我們成長的鄉土自然生物螢火蟲,能重現草叢、田野、果園、沼澤、溪邊和山林間閃爍,以增進國人對環境生態保育的觀念。
11.珍惜自然,讓大自然回歸原來的面貌,藉此提供乾淨、自然的生存空間,愛護地球,使螢火蟲的故鄉大地恢復原色,期望螢火蟲再飛的美夢實現。
12.結合現有的蠶、蜂和生物防治天敵‥‥等有益昆蟲,配合休閒農業,社區發展及推行觀光知性之旅,達到生態保育研習目的。
13.也讓大家共同護螢,別讓牠們從我們身邊消失,也藉此提供了螢火蟲作為研究的教材。
14.希望大家以一顆欣賞、觀察、研究和保育的眼光看待,螢火蟲在大自然界有無窮的奧妙和等待大家去挖掘的知識寶庫。
15.近幾年來,螢火蟲減少的原因就是水田和沼澤地的用途改變,原有的濕地減少,生存空間範圍縮小或改變成為建築用地,螢火蟲也無法繁殖。
16.水圳工程護岸的改變,在水利工程藍圖的設計及施工上沒有兼顧,就砌上封閉式的水泥護岸或溝渠,造成終齡6齡幼蟲無法登陸上岸化蛹。 17.都市污水,家庭的污穢物都往溝渠丟棄和工廠廢液污染河川,造成生物滅絕,螢火 18.農藥和化學肥料的使用,自然環境受到破壞,螢火蟲無法棲息,覓食也發生困難, 加速螢火蟲的減少或死亡。 19.公路的開闢和棲息地路燈密集的設置,不但破壞環境,還干擾螢火蟲的求偶交尾,造成無法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20.坡地濫墾和林木的濫伐,山坡地被高度的利用,棲息地受到破壞,已無容身之地。
21.螢火蟲是一群鞘軟的甲蟲,經交配之後,雌蟲會在草澤、水潮濕地間產卵。
22.孵化後的幼蟲,以螺、貝類為食。
23.繼續成長最後蛹化土中,再蛻變羽化為成蟲。
24.螢火蟲的生活史,歷經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的完全變態昆蟲。
25.全世界螢火蟲有二十多種,在台灣也有40餘種以上。
26.就依幼蟲的棲息環境上區分,主要的則可分為水棲和陸棲型兩類為多。
27.水棲型幼蟲,生活在乾淨的河流或沼澤之中,以螺類和甲殼類為食,成長後登陸岸邊土中化蛹。
28.經蛻變羽化成蟲之後,穿梭活動於植物之間。
29.陸棲型的螢火蟲,通常倘佯於潮濕的地面,雌蟲產卵於落葉、枯枝或草間。
30.孵化後的幼蟲,則以小型蝸牛為食,成長發育最後營穴化蛹土中,再羽化為成蟲。
31.螢火蟲不但具有觀賞價值,在夜間齊爍的螢光綴滿夜裡,增添特殊景觀。
32.螢火蟲是極有價值的生物教材,也是生態體系上扮演了重要的天敵角色。
33.自古以來,螢火蟲引起人類的關心,何時能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尤賴大家維護青山綠水,以滿足夢想成真的實現和舒解鄉愁。
34.大多數的人們對螢火蟲的生態及生活,向來多少就不太注意,在此向各位介紹認識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的一生,以喚醒大家共同的重視和關懷。
35.成蟲交尾後2~3天的雌蟲,到水邊潮濕的水苔或小草上產卵。
36.卵的形狀就像小型的珍珠,直徑的0.5公釐,剛產下的卵淡黃色,經過20~30天,於孵化前卵的顏色由灰色轉為黑色而孵化。
37.幼蟲的成長期經過約90天,第一齡到第六齡,每齡分別依9.40、9.50、11.40、12.30、22和26天,終齡登陸岸邊化蛹。
38.蛹期約7天,裸蛹呈淡黃色。
39.成蟲壽命約10天左右,每一個世代,從卵的孵化到成蟲約120天。
40.台灣水生黃緣螢室內水族箱飼育,可達2~3代。
41.陸生的螢火蟲,一生中都棲息在濕度較高的陸地生活。
42.陸生的台灣窗螢,卵期約20天,卵圓形,產卵初期卵淡黃色,到了孵化變為灰黑色。
43.幼蟲期約6~7齡共86天左右,幼蟲有尾足,步行時似如尺蠖的模樣。
44.蛹期約7天,在棲息地附近找尋鬆軟岩穴土縫,建造蛹室化蛹。
45.成蟲期,雄螢前胸背板近前方有透明的窗點,因此稱為窗螢,翅鞘黑褐色。 46.雌螢蟲體肥胖,翅退化、只餘有前翅翅芽,蟲體淡黃褐色。
47.水生黃緣螢,有群集取食的現象。
48.較大的幼蟲可取食較大的螺,只要是水生中的小型貝類,都可以當作食物。
49.通常幼蟲用大顎釋放麻醉劑後,貝類會數度受到攻擊,蟲於體無法縮入殼內,利用大顎撕下肉塊取食。 50.陸生型的台灣窗螢幼蟲,以中小型蝸牛為食,例如扁蝸牛等等。 51.取食時,利用大顎撕下肉塊,並慢慢伸進殼內吃得一乾二淨。
52.螢火蟲雄螢第6~7,雌螢第7腹節是發光器。
53.雄蟲後腳基節有腿節板,雌蟲則無,兩性蟲體頗易區分,雄蟲體小,雌蟲體較大。 54.雌雄螢彼此的螢光不同,藉此尋找她們的伴侶,夜晚的螢光點點,就是螢火蟲的愛 情語言。
55.螢火蟲發光器會發光,是利用空氣中的氧,來氧化螢光體的發光物質產生光,將化學能逐漸變為光能的過程,能量中的95﹪被利用來發光的冷光。 56.發光有警戒作用,即是警告敵人不要接近,另外有節奏的閃光訊號,是吸引異性表達求偶目的。
57.多數的螢火蟲卵到成蟲各期均會發光,由於牠是夜行性昆蟲,只在夜間發光,攝食以入夜後為主。
58.螢火蟲白天大多較少活動而靜憩不發光,如受干擾,仍會發光。
59.交尾時,雌雄蟲體方向相背,會同時發光,交尾完畢,雄蟲在一、兩天內死亡,雌蟲則在產卵後香消玉殯。
60.國內飼養螢火蟲的方式,可分為家庭式、較大規模式和自然維護管理式飼養。
61.家庭式的飼養可分為幼蟲水棲和幼蟲陸棲的管理。
62.幼蟲水棲,可在水族飼育箱內陳放泥土、碎石和水草之岩塊,再取自河中椎形螺類放入,幼蟲便可食用。
63.水族飼育箱上裝設過濾器,水溫維持在15~25℃間,水的PH值6.5~8之間,水族箱內一角應凸出水面土質泥岸,以提供終齡幼蟲化蛹。
64.幼蟲為陸棲,可在飼育箱內置放5~7公分厚且摻有沙的壤土,上植些各種雜草,並陳放士木片、落葉和碎瓦片,再放入小蝸牛和菜葉可供蝸牛為食,並除去爛葉片和蝸 牛殼。
65.較大規模大的飼養,在幼蟲陸棲裡,除了塑造良好的環境之外,應設置紗網,以防止幼蟲及成蟲的逃逸。
66.水棲型的螢火蟲飼育,可建造人工河道,水流循環流動,並建人工瀑布,增加溶氧量。
67.河道邊坡應為土質,以利終齡幼蟲登陸化蛹。
68.自然維護管理式,是利用原已存在螢火蟲自然生態區,加以管理,並補給食餌,以增加螢火蟲數量,並營造更好的環境。
69.螢火蟲來照路童趣重溫,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境享受,螢光飛舞美景的再現,讓螢火蟲在綠野、森林、湖澤等大自然有良好的棲息環境。
70.提燈者螢火蟲閃耀夏秋星夜片集,提醒大家對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螢火蟲生存權和產業永續經營的重視。
71.人與自然從蒙昧、對立和掠奪,走向和諧客觀的發展趨勢,讓生物栖息繁殖的生態條件更好。
72.對以上片集約主題和內容說明如有不明瞭的地方,可來信來電,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261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O37-222111轉農業推廣中心399洽詢。
|
![]() |
![]() |
自97.04.18: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