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OKOYAMAS 編
余鍚金 譯
1~3 絲腺圖解
絲腺是蠶體內的第二大器官成對的,發源於下唇節的下陷部分。終熟的幼蟲,絲腺佔第四到第八體節的大部分,可分為三段,即前段、中段、後段。中段又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絲質、絲蛋白是由後段分泌的。絲膠 Ⅰ (SericinI)-指最內層的絲膠是由中段的後部分泌的。絲膠 Ⅱ 即絲膠的中層由中段的中部所分泌,而絲膠 Ⅲ即絲膠的最外層是由中段的前部分泌的。
有數種絲的著色物質(coloring sulstance)是在各絲腺的特殊區域分泌的,成對的絲腺會合於下唇吐絲孔,在絲腺會合點附近,每絲腺各附有一個Filippis腺,Filippis腺被認為有某幾種功能,但都未證實。
1~4 絲質、絲膠及繭絲(cocoon fiber)的氨基酸成分。
下列是T FUKUDA及J.KIRIMURA最近用生物檢定法(Bioassay)所研究出來的結果:
| 氨基酸名稱 | 絲質(%) | 絲膠(%) | 繭絲(%) |
|---|---|---|---|
| α-氨基丙酸(alanine) | 28.30 | 4.00 | 25.00 |
| 2-氨基-(5)胍基戌酸(arginine) | 0.83 | 4.09 | 1.65 |
| 氨基丁二酸 | 1.60 | 16.80 | 5.50 |
| 氨基戌酸 | 1.37 | 10.65 | 2.10 |
| 氨基乙酸 | 42.80 | 8.60 | 33.60 |
| 組織氨基酸 | 0.35 | 1.39 | 0.73 |
| 異酪氨基酸 | 1.30 | 0.80 | 1.45 |
| x氨基酸 | 1.00 | 0.88 | 0.96 |
| 2. 6二氨基己酸(lysine) | 0.42 | 5.84 | 1.22 |
| 2-氨基-(4)甲硫基丁酸 | 0.11 | - | 0.15 |
| 2-氨基-(3)-苯基丙酸 | 1.07 | 0.65 | 1.11 |
| 吡咯啶甲基-(2)(proline) | 0.48 | - | 0.48 |
| 絲氨基酸(serine) | 14.70 | 30.10 | 16.00 |
| threonine | 1.12 | 5.18 | 3.00 |
| 色氨基酸(tryptophon) | 0.26 | - | 0.49 |
| 2-氨基異戌酸(valine) | 2.88 | 1.85 | 3.15 |
| 酥氨基酸(tyrosine) | 13.75 | 3.80 | 12.35 |
1~5 繭絲的纖維物質
在研究蠶絲污穢的缺點的化學性質時M.SHIMIZU發現相當多髒纖維素,由纖維物質所組成(1955)。這是由絲腺中段(midelle part)的後部區域分泌出來的,這種物質的聚合排列順序與植物纖維的 β-纖維素(β-cellulose)可相比照,大約是由200分子的葡萄糖組成的。
1~6 幼蟲氨基酸的代謝途徑與絲形成的關係
說明絲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成分來源是根據福田(T.FUKUDA)最近使用放射性C14的研究,桑葉上的2-氨基-(3)-苯基丙酸變成蠶絲的酥氨基酸已經得到證明。而葡萄糖、氨基乙酸、乙醛酸(glyoxylic acid)及絲氨基酸間之相互關係也已經得到證明。 α一氨基丙酸被認為和丙酮酸, 氨基丁二酸及2一酮基丁二酸(oxalacetic acid)等多個途徑有關連。
(待續)
![]() |
![]() |
自97.04.21:2988;






首長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