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正
養蠶現場,最重要的是從外表即能判斷蠶兒是否健康。判斷時應以家蠶心理、病理資料為根據,但精確的判斷有賴多次仔細觀察修正。以下對照表即為參考前人資料,並加以實際核對而添削者。請於應用時,隨時根據品種飼育條件修正(熟蠶判斷部份尚未完成,容後補)。
家蠶健狀與病弱徵狀對照表
| 觀察項目 | 健 蠶 | 病 態 |
|---|---|---|
|
1 、 孵化 |
孵化整齊,空卵殼略透明。 |
卵紙中央或某此部位先孵化,空殼不透明。 |
|
1 、 初孵化蟻蠶 |
大小整齊,頭大毛長。 |
大小不齊,頭小,體瘦細長,毛短。 |
|
3 、孵化4,5小時 |
安靜不動,體色黯,攀附力強。吐絲晚而少。 |
騷動。帶濕氣若有光澤,體淡褐(春蠶)試吹時蟻易飛散,吐絲早。 |
|
4 、撤焦糠和桑葉 |
蟻蠶急爬上取食。 |
蟻蠶急避向紙邊。 |
|
5 、收蟻 |
易掃落。 |
不易掃落。 |
|
6 、一齡 |
每次給桑,都可看出長大,收蟻2、3日後已不再吐絲。 |
弓背、吐絲、生長緩慢。 |
|
7 、毛振期(飼育於70 ° F 時,為收蟻後第3天下午至第4天上午) |
第五環節上白色區整齊畫一。 |
白色區二種以上,減蠶多。 |
|
8 、一眠前催眠特徵(盛食期過後皮膚帶光澤,體短胖) |
明顯,保持特徵入眠。 |
不明顯,在盛食期已有眠蠶出現。 |
|
9 、眠蠶 |
體胖,第5環節以前昂起明顯。 |
體消瘦,昂起不明。 |
|
10 、起蠶 |
頭大。體長。表皮皺摺多,尾肢張開直立,體表白色結晶(草酸鈣)多,眠起經過整齊。 |
表皮皺摺少。第11,12環節瘠細,尾部(肛門)附近污染,或輕捏尾部自肛門流出污汁。體表白色草酸鈣結晶少,經過不齊。 |
| 二齡後食桑中蠶兒 | ||
|
11 、個體大小 |
大小均一。 |
混雜。有的大有的小。 |
|
12 、活動 |
迅速聳動頭部左右試探,給桑後即快速食桑,身體充皆伸長,頭部亦向前伸,休息時身體平伸。給桑一段時間後一起休息。 |
平伏靜止,行動緩慢(不活潑)或反背起翻轉(苦悶),在桑葉上徘徊,淺嚐即止,身體未充分伸長,休息或如眠中仰起。給桑一段時間後,有的休息、有的食桑。 |
|
13 、體形 |
正常,結實壯大。 |
瘦小(小蠶),胸部異常膨大泛黑(敗血),腹部末段 . +縮小,消化道後部自肛門擠出(脫肛),節間腫脹(高節蠶)。 |
|
14 、體表外觀 |
呈品種特有顏色。 |
色暗或蒼白,呈油潤狀,出現品種特性以外大小斑點,非熟蠶而胸部透光(空頭、空胴)。 |
|
15 、脤博 |
緩。 |
比正常的快。 |
|
16 、吐液或下痢 |
無。 |
吐液,或在肛門下方可見拖下褐、黑色汁(下痢)。 |
|
17 、糞 |
六瓣墨綠色硬狀。 (五齡末熟蠶例外) |
白色或褐色軟糞,或糞粒成鏈接連,糞粒粘在肛門外或肛門口(糞詰)。 |
|
18 、皮膚 |
觸之即迅速收縮,強力反彈。有韌性。 |
觸時收縮緩慢,柔軟無力,殭直,易破。 |
|
19 、體液 |
清徹。 |
白濁、烏濁。 |
|
2 0、死體 |
色不變,細查可找出外傷或被壓等原因。 |
色黑、褐、紅、綠,水浸狀,表皮破裂流粘汁,流膿,迅速腐爛,有惡臭。 |
主要參考資料:
1、土屋泰(1911):大日本蠶絲會報229期。
2、後閑源助(1911):同上,230,232期。
3、日本琦玉縣蠶試場(1968):新蠶業技術寶典。p335。
4、青木清(1972):蠶業病蟲害論(第三版)。
5、有賀久雄(1973):昆蟲病理泛論,第五章。
6、高崎恒雄(1974):蠶的見方(演講)。
![]() |
![]() |
自97.04.21:6198;






首長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