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蜂飼養及利用 (吳輝虎)
中國蜂(Apis cerana Fab.)為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的一種,又稱東方蜂或東洋蜂(Eastern honey bee)。本省俗稱土蜂或野蜂,在大陸稱中蜂(中華蜜蜂),依據學者Rutter (1988)在亞洲地區所做的調查指出,中國蜂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及亞洲西部山區,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方等,中國蜂在本省各地均可見,以山區頻度較高,但近年來族群明顯減少,平地尤甚,就以作物授粉觀點而言,值得重視與保護。
(一)華南型:
分佈於廣東、浙江、福建及廣西沿海地區。工蜂個體小,黃色為主,分蜂性強,蜂勢較弱,產蜜力低。
(二)華中型:
分佈於浙江西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北部、貴州東部、四川東部及廣西北部。工蜂個體較華南型略大,體色黑黃相間,冬季偏黑色,分蜂性較華南型弱,蜂勢較強。
(三)雲貴高雲型:
分佈於雲貴高原及四川南部。工蜂體型較大,體長約13公厘,吻長5.0公厘以上,體色以黑色為主,腹部第三、四背板的黑色帶有60-70%,分蜂性弱,蜂勢較強,產蜜力高。
(四)華北型:
分佈於山東、山西、河北、陜西及甘肅東部。工蜂個體較大,吻較短,耐寒性強,防盜蜂能力強,蜂勢較強。
(五)東北型:
分佈於吉林省的長白山區、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南部。工蜂個體大,黑色為主,前翅外橫脈中段常有小突起,耐寒性強,可抗-30°C以下的嚴寒,分蜂性弱,較能維持強群,產蜜力高。
依上述之分類,在本省所分布之中國蜂依型態大致可分為二種,一種工蜂較小,體色以黃色為主,較屬於華南型,另一種體型稍大,體色較黑,蜂勢強且較具攻擊性,與雲貴高原型較類似,但近年來此蜂種族群逐漸減少,其原因不明,值得近一步探討。
由於中國蜂某些重要經濟性狀不如西洋蜂,又不易大量繁殖,因此本省尚未有專業的中國蜂養蜂場,雖然如此,各地仍有相當多的中國蜂愛好者,其中由幾位所飼養 的蜂群已近百群,以本省蜂業及蜜源環境而言,若非興趣,誠屬不易。事實上,中國蜂仍具有相當的利用潛力,以大陸為例,有數十萬群的中國蜂為蜂農飼養,並生 產蜂蜜及其他蜂產品,在某些季節或特殊環境中,甚至比西洋蜂更具優越的採集效率。
在飼育技術上而言,若完全以飼育西洋蜂的觀念和方式來養中國蜂,常常不能夠得到理想的結果,許多中國蜂愛好者甚至西洋蜂蜂農,都無法長期順利繁殖並擴大中 國蜂群,尤其是野外抓來未經馴化的種群,其主要原因除了飼育環境條件外,最重要的還是未能掌握中國蜂的習性,管理上經常發生分蜂、逃蜂或失王未及時處理, 以致蜂勢衰弱而亡的情形,以下就中國蜂之生物特性與飼育管理要點略述如下:
一、蜂場環境與條件
中國蜂喜好棲息陰涼隱蔽之所,避免強風、多濕及被干擾,同一地點以三至五群為原則,避開西洋蜂場或胡蜂出沒地區,以免被盜蜂,缺蜜期尤須注意。蜂箱巢門宜 南向,冬季應向陽,增加保溫。因中蜂向內扇風的特性,加上愛咬脾,會造成箱內潮濕污穢,滋生蠟蛾,不利蜂群繁殖。在飼育環境及條件上應考量蜜源之多樣性及 長期性,對使用農藥頻率高之作物區應盡量避開,檢查為原則,平常除非缺粉蜜期或繁殖育王的必要時段,無須強化餵飼。
二、蜂王繁殖與換王
中國蜂蜂王好壞比西洋蜂更具關鍵性,中蜂之所以容易逃蜂、分蜂及失王均以蜂王品質息息相關,因此,在育王同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選擇蜂王強健、馴化良好的蜂群為種群。
(二)選擇是當時期繁殖育王,及大量雄蜂產生時進行,必要時可以人為誘導良群大量培育雄蜂,增加選種效果及品質。
(三)選擇適當的氣候及環境,提高蜂王交尾成功率。以上乃中蜂育王的大原則。然而,大部分蜂王仍須於一年內更新,以保持產卵能力並維持蜂勢,換王的季節以春季三、四月間或秋季十、十一月間粉蜜源充足為宜,平常管理應特別注意蜂王的產卵能力及活動情形,必要時則應換王處理。
三、蜂群管理及分群
中國蜂雖不需經常開箱管理,但因中蜂愛咬脾,尤其蜂勢衰退或巢脾老舊時,若加上溼度高、水分多時,則常使巢內雜亂,易滋生蠟蛾、蟑螂等,需定期清理換箱, 並更新巢礎,調整巢脾以便蜂王產卵及蜂群撫育,突然昀失王群要併箱處理,或間接誘入蜂王,以避免工蜂產卵或逃蜂,若飛逃要及時捕捉,一般飛遠之後則難以找 尋,造成損失。在分蜂季節或蜂勢達到七片以上時則考慮人工分群,將部分幼蟲、蛹、粉蜜片調離他箱,接上人工王台或處女王,新群留置原地,原箱搬離,避免互 相干擾,此法容易成功。若無法確切掌握分蜂的適期,應妥善加強逃蜂的防範措施,如縮小巢門口並及時除去王台,同時經常觀察蜂群近出巢門情況,並記錄各群蜂 王的活動情形。
四、蜂箱規格及設計
中國蜂因蜂勢不如義大利蜂強,保溫不易,蜂箱規格不宜過寬大,但為了管理之方便,以符合現成義蜂巢礎規格修改蜂箱為原則。事實上只要管理得當,中國蜂如配 合淺繼箱採蜜,將有助於大流蜜期蜂蜜的採收及減少被干擾。前面所提中國蜂容易逃蜂、分蜂及咬脾,因此蜂箱可設計能調整巢門大小的裝置,以阻止蜂王飛逃。蜂 箱底座亦可設計成抽換式,方便清理箱底。
就蜂產品生產而言,中國蜂並不如義大利蜂重要,雖野蜂蜜(尤其冬蜜)深受消費者喜愛,限於蜜源條件,產量不多。但在蜜蜂授粉利用上,中國蜂具有相當的開發 潛力,事實上,本省山區重要作物如果樹、瓜類等,幾乎都靠大量工作的野生蜂群在默默得從事傳粉的工作,方得保有高的結果率及甜美的果實,蠶蜂場曾就高接 梨、印度棗、玉荷苞荔枝、草莓及高海拔的蘋果及水蜜桃做初步調查,結果證實野生中國蜂在果樹授粉上的重要性與貢獻,本省佔相當高比例山區過度開發(如梨山 地區),連帶野外昆蟲棲息環境被破壞,加上農藥使用,野蜂銳減,果農已逐漸感受到授粉之不足,亟待人工飼育之蜂類能夠協助授粉,在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 低,義大利蜂適應差,而中國蜂抗逆性較高,能適應低溫,晴朗天氣約10°C的低溫仍能出勤採集,此乃溫帶果樹最重要的授粉昆蟲,值得加以保育利用。
在平地授粉方面,雖然義大利蜂飼育及利用均容易,但對某些作物的訪花偏好低(如梨花)或是在有其他粉蜜源競爭下,義大利蜂的受效率更受到影響,而中國蜂卻 能夠分散同時對多種植物訪花,較無偏好性,此為授粉利用上的一大優點,雖然中國蜂之搬遷及環境適應受到限制,如能有計劃長期得品種篩選及馴化,相信更能培 育出符合授粉需求的蜂種,另外中國蜂在蜂針療法(蜂毒)的應用上及生物學探討與教育資源上均提供了重要角色。
![]() |
![]() |
自97.04.21: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