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花卉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台灣一葉蘭之栽培介質與肥培管理

台灣一葉蘭之栽培介質與肥培管理

台灣一葉蘭種生產之栽培方式,由一般土壤作畦栽培,發展至利用介質作畦栽培,再到今天之利用介質及栽培盤作床架式栽培,已是廣泛被利用的一種種球生產模式。由於床架式栽培,可以作良好水分、肥分控制、操作方便、減少病害交互感染、種苗發育整齊及種球生長整齊等優點。惟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仍有一些農業技術問題必須先予瞭解與克服,其中包括栽培介質的調配、栽培盤之選擇、種球預措及播種密度,以及栽培過程的水分養分管理方式,其能在高效率的生產過程之生產體系,達成最佳品質與最大收量的最終目標。

一、 栽培介質

由於栽培盤較傳統栽培淺,一般土壤的理化性無法滿足作物需求,因此栽培盤根系生長的栽培介質應具備四種特色:

1. 保肥力佳:供應根系發育所需養分,並避免養分流失。

2. 保水力強:避免根系水分快速蒸發乾燥。

3. 透氣性佳:使根部之二氧化碳容易與大氣之氧氣交換,減少根部缺氧情形發生。

4. 不易分解:利於根系穿透,且能支撐植物。過於疏鬆的介質,植株容易倒伏,介質及養分容易分解流失。

針對上述介質特色,一般常用之栽培介質主要成分包括泥炭土、珍珠石、蛭石、河砂及有機質或複合性肥料等。泥炭土具保水力強的特性、陽離子交換能力高,PH值在 4.5 ~ 5.5 之間。蛭石可吸收數倍體積的水分,並且能提高陽離子交換能力,但調配不當會排除介質內空氣造成缺氧。珍珠石可以增加介質的透氣性,本身不吸水,水分附著表面時不會起化學變化,不具緩衝力,陽離子交換能力非常低,PH值在 7.0 ~ 7.5 之間,但不影響介質之酸鹼值。但使用過量會造成水分流失。對各項介質理化特性等之分析,及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長習性,調製出適用的理想介質,才能提供種球根系在狹窄空間的良好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另外如果能以本土化栽培介質加以替代更可節省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

  台灣一葉蘭原始生長於海拔 1,500 ~ 2,000 公尺 山區之陡直且陰濕之岩壁或鋪滿苔類之峭壁,以往常用之栽培介質均利用水苔、腐葉與蛭石、珍珠石、杉木屑、河砂等之混合介質為主,栽培介質之混合比例依栽培環境而有調整,但仍不出上述之介質。介質之調整依栽培管理方式及栽培環境條件所不同,為了使生產成本降低,種球品質提昇,實有必要作調整。有鑑於此對於一葉蘭種球生產模式,實有必要加以調整以達到最大經濟效益。

  原生一葉蘭,大多著生在水苔或腐葉內,屬氣生或半氣生蘭花,需通氣好保水力強之栽培介質,與栽培蝴蝶蘭,或嘉德麗亞蘭相近,不能採用一般的土壤種植。種於水苔雖好,但價格昂貴,也無法大量獲取,腐葉於山區林地,易於取得,需消毒完善,否則球莖易得白絹病。蛇木通氣好也較便宜,普遍被蘭花業者所採用,但保水保肥力差。國外進口之水苔、泥炭土、蛭石、珍珠石,都是栽培一葉蘭的好介質,但成本較高。一般優良栽介質,都不用單一介質,而是 2 ~ 4 種介質混合而成。如以泥炭土與粗珍珠石依體積比 1 : 1 混合,種植嘉德麗亞蘭、蝴蝶蘭和一葉蘭都非常好。這種混合介質可拌入 1/2 體積的腐葉、或稻殼、或木屑,效果都不錯。所以研究何種栽培植介質經濟可靠,又可取之不竭,是降低生產成本必行途徑。有意從事一葉蘭栽培者,應有無土栽培基本觀念與經驗,方能心應手。混合均勻的介質,可裝栽培盤或舖於地(略傾斜以利排水),介質厚度 8 ~ 10 公分 即可。

二、 肥培管理

    無土栽培之施肥與澆水,視栽培介質而定。介質中拌有腐葉者,可少施肥:拌有稻殼或木屑者,應多施氮肥,即每 1 ~ 2 星期多施一次尿素,每公升水溶1克尿素即可,若不多施氮肥,效果不佳。含稻殼或蛇木多者,保水力差,施肥澆水次數應增加;含水苔或水苔泥炭土或蛭石者,保水力強,可減少澆水次數。在梅雨季,山區雨水豐富,施用液肥於蛇木介質者,保肥力差若拌入緩效性肥料如「奧妙肥」或「仙丹肥」,可增加肥效。由上所述,澆水施肥視栽培介質、天候而定,要親自從事這方面工作,再與有經驗者討論,方能慢慢進入狀況,體會要領。

    一葉蘭在野生狀態下,其營養狀況祗是維持在可生存的邊緣,並非最佳狀況,故予人工施肥與灌溉,可提高產量與改善品質。一葉蘭因有一藏養分的球莖,在缺肥與乾旱下,母球可供應養分水分,故養分水分之逆境對子球較不敏感,但對子球(即孫球)的影響大。希望每年豐收品質好,必須人工施肥,在乾旱期應灌溉,以免影響下年度之產量與品質。

  發布日期:98-04-13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8.04.13:8583;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