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分級現況與改進
林進財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摘 要
台灣現有的水果有 59 科 248 種,每人每年水果的消費量是 130 公斤,而果品的運銷依隨消費市場導向,不斷的提高服務品質,其中分級作業為農產運銷活動中極為重要的職能。農產品因受天候、栽培環境的影響,其品質不一,為適應市場的要求,必須加以分級,以求產品品質的均一。目前執行農產品分級之標準正確概念,通常採以產品品質的好壞,區分為特、優、良,稱之為等級;而以其長度、周徑、重量之大小,區分為大、中、小,稱之為大小規格。分級方法則就其形狀、色澤、傷疤、老嫩程度、病蟲害等外在因子,以目測方式予以區分等級大小。而內在品質主要是指果汁含量的多少、果汁糖度、酸量、糖酸比、果肉質地等因子,以儀器測定和試吃方式予以區分,因此若能結合外在和內在品質之測定,期更可建立一個較完善的品質分級制度,為農民、販運商執行分級時的重要依據,也是市場拍賣員、承銷人交易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 |
![]() |
自97.04.18: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