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出版品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第2期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作物改良

 

作物改良

 

新興健康蔬菜-葉用枸杞 ~ 文圖/張銘文

為因應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WTO),降低對農業之衝擊,適度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積極研發地區少量多樣化農特產品,乃必然的趨勢。目前本場積極推廣的葉用枸杞生產栽培技術,專以採摘嫩梢、嫩芽,作為蔬菜,供應市場需求,頗受消費者青睞,在苗栗縣公館鄉及三義鄉有零星栽培,是值得推廣的新興蔬菜作物。枸杞為茄科,枸杞屬,屬多年生蔓性灌木或小型喬木,原產於溫帶或亞熱帶,據載我國早在三千年前即已開始應用在中醫藥材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枸杞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

葉用枸杞可分為本地小葉種 (俗稱乙杞)及外來大葉種(俗稱貢杞)兩個品系。本地種葉片小,呈長披針形,多刺,煮食質感較差,不適合當作葉菜栽培;大葉種葉片較大,呈寬廣圓形,葉質柔嫩,味道適中,生育旺盛時期,新梢節位無刺,為目前之栽培品系。

葉用枸杞其植株斜上伸長,高達 1.5~2公尺,莖節著生短刺。單葉互生,長約3~5公分,寬約2~4公分。花紫紅色,果實為紅色漿果,花期在5~11月間。適應性強,喜溫暖潮溼氣候,對土壤質地需求不苛。栽種葉用枸杞為求生產質優的新鮮嫩梢,其生長適溫應在15℃~25℃之間。繁殖方法採用扦插法,以春﹑秋兩季最為理想,插穗宜選用一年生已木質化的粗大成熟枝條或半成熟枝條,剪取約10~12公分具4~5節作為插穗材料,一半插入介質或土中,並保持溼潤狀態,9月育苗,10月間種植。以一畦兩行植,畦高30公分,畦寬150公分,行距50公分,株距25~4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3,000~4,800株,為淺根性作物,需肥量大,應於每次採收後酌施追肥,並以少量多施為原則。整地時多施腐熟有機質堆肥,每分地約1,000~2,000公斤。生育期間需注意田間水分管理,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及適時進行中耕除草等作業。蟲害以蟲癭﹑蚜蟲﹑薊馬和紅蜘蛛為主,發現蟲癭為害植株,應立即加以拔除;病害則以白粉病為主;至於病蟲害防治方法,可參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之植物保護手冊相關病蟲害防治方法或就近逕向轄區農業改良場洽詢。如欲進行有機栽培,種植行株距不宜過密,並經常保持通風,以降低病蟲棲群密度;利用釋放捕食性昆蟲,如草蛉等生物防治,同時使用黃色和藍色粘板捕殺害蟲,並配合苦楝油﹑蒜頭精及石灰硫黃合劑噴施等予以綜合防治。葉用枸杞於10月間種植後,枝條迅即抽梢生長,約經45~65天,即為第一次採摘期,此時從基部預留2~3節位處刈取;隨後可陸續採收,直至翌年4~5月間。採收的嫩梢長度約10~15公分,經水洗捆把或直接裝袋銷售,供為新鮮健康蔬菜之用;或置於6℃~7℃低溫冷藏,一週之內仍可保持嫩梢新鮮度。嫩梢用來炒蛋﹑炒肉絲﹑煲湯,美味可口。剩餘枝條葉則進行烘培﹑磨粉,加工研製枸杞茶包,可直接沖泡開水,冷熱飲兩相宜,或用來燉煮雞湯、排骨湯;或者是添加一些砂糖、蜂蜜及甘草等,調製成易開罐保健飲料。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7.04.21:5599;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