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福
2、病原:該病之發生原因大致二種說法:1、細菌病原說。2、非細菌病原說。
A、細菌病原說:認為在蠶兒體內寄生各種病原細菌後引起各種不同症狀之軟化病。實際視察結果同一症狀之軟化,消食管內發現有各種不同之細菌存在又同一細菌,也不一定發生同一病症。在不同地方不同時期檢查各種症狀之軟化病病蠶之消化管內寄生之細菌種類大致相同:鏈鎖球菌、捍菌、大腸菌類似菌葡萄狀球菌,變形菌類似菌、卒倒菌等。以上各種細菌用人添食健康蠶,食後數小時全部排出消失(卒倒菌因會發生毒素為例外),而添食不健康蠶後細菌有一時減少後,再大量繁殖者。在軟化病中最多發現之細菌是鏈鎖球菌,由於病原和病徵關係不定。這種說法很難證明。
病徵不同之軟化病蠶內所寄生之細菌種類:
| 病 徵 | 發 現 細 菌 類 |
|---|---|
| 空 頭 | 鏈鎖球菌、卒倒菌、巨大菌屬 |
| 下 痢 | 鏈鎖球菌、卒倒菌、靈菌 |
| 卒倒狀軟化 | 鏈鎖球菌、靈菌、大腸菌類似菌、變形菌類似菌 |
| 縮 小 | 巨大菌屬、靈菌 |
B、非細菌病說:由於注意到病蠶是在營養充足,管理條件良好之時不會發生,而不良條件之下就會發生,認為本病係生理障容引起,再由體內少數細菌增殖侵犯蠶體以致死亡。即認為本病係先天的蠶兒虛弱或後天的飼育管理條件不適當,影響到蠶之正常代謝,減低消化液殺菌作用,同時食下桑葉上,附著之細菌,在消食管內再行繁殖,奪取蠶體內之營養破壞腸之皮膜組織引起軟化病。該病之初期細菌多數為連鎖球菌,終期(瀕死)是大腸菌類似菌,瀕死蠶或病是變形菌類似菌為主。
3 、防除法:本病之發生原因多數春蠶兒之不健康引起,防治應使蠶兒健康為首要。在防部份細菌傳染外,同時注意以下各點:
(1)收蟻時期之選擇:春蠶氣象條件及桑葉良好,除人工補溫外,其餘均適合蠶兒之發育。晚春蠶以及夏蠶,秋蠶期均高溫多濕對蠶兒之生理發育上有莫大之障礙。本省屬亞熱帶氣候,桑樹發育茂盛,為求桑葉之高度利用,不得不冒氣候之不調和,在高溫時期養蠶。為提高產繭量及繭質必須注意養蠶上各種條件。
(2)蠶種之合理化催青:蠶種催青保持適溫適濕22 ℃80~85%為目標。過高或過乾時蟻蠶虛弱,抗病力減低。
(3)蠶品種之選擇:依時期之別,選擇蟲質強健之蠶品種以確保蠶作。
(4)良桑之飽食:蠶兒之健康與否對桑葉品質及給量(營養價值)關係最大。本病之防止必須選擇良桑飽食尤其稚蠶用桑,注意不可用,不良桑餵飼,並加強桑樹之肥培管理。
(5)選擇良好之飼育環境:蠶兒是變溫動物,不是恆溫動物對溫濕度及空氣之變化非常敏感。為保持蠶兒健康,除桑葉之選擇外,應注意各齡之溫濕度及空氣:(1)避免稚蠶期之低溫低濕,壯蠶期之高溫多濕。應保持稚蠶期25~27,80~85%壯蠶22,70~75%為宜。(2)蠶室內之空氣保持新鮮,時常換氣,使蠶座內發生之氨氣(阿摩尼亞)排出。(3)避免壯蠶期室內之悶熱及全令期之冷濕,勵行除沙撤布消石灰谷糠等防濕,並抗座控制適當之蠶兒密度。
(6)病蠶早期去除及消毒:一但發現病蠶隨時拾起處理,以免再次傳染其他健蠶。蠶期結束後徹底消毒一切用具及蠶室,蠶沙應行發酵腐爛後使用方為安全。
軟化病因病勢緩慢之關係,在一般蠶農或指導人員均易忽視其被害情形。本病雖無濾過性病毒之傳染力強,但往往在疏忽飼育管理及環境調節後,影響蠶兒之生理造成障害,使致被體內少數細菌侵犯因而致死亡。近來大家注意病毒病忽視了該病之發生,使產繭量及繭質降低,以致影響蠶農之收益。
潮州分場 胡天福 64.7.21
![]() |
![]() |
自97.04.21:3539;






首長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