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出版品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第二期(六十四年九月三十日)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蠶作安定的商榷(三)

家蠶遺傳學(二)

余鍚金 譯

第一章 生活史

  在自然情況下,日本的蠶卵通常於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間孵化。假如蠶卵經過休眠(Diapause)後保護在23~25°C的溫度下,便可在10~14天內孵化。不越年蠶種的催青時間(incubation period)也大約相同。剛孵化的幼蟲體驅是黑色的,體長約3毫米,重約0.45毫克。幼蟲於25°C下飼養25天經四次脫皮而吐絲結繭。在結繭的前一天或一天半時,其體重達到最大,此時的體重大約是剛孵化時期的12000倍。當幼蟲成長到準備結繭的程度時便叫做、“熟蠶“(ripe or mature)熟蠶的絲腺約佔蠶體重的40%。蠶農一般將熟蠶放在一個吐絲的器具上,這個過程叫做“上簇“(mounting)。上簇後大約經過一週,幼蟲變成蛹(pupate),開始結繭後經8~15天出蛾。蛾出口處的繭是被一種從嗉襄(crop)分泌出來的鹼性液體(alkaline fluid)所軟化的。蛾通常在早上出來,出繭的蛾很快的行交配(mate),次日早上以前,母蛾更產下大約500個卵。

  假如越年性蠶卵在產下後約20小時用人工孵化法處理,那麼這種蠶卵也能在10天左右孵化,如此可以重複其世代數。一個世代從卵到下一代卵,包括催青期在內,大概是60天。為了經濟上的理由,家蠶在日本每年通常飼養三次但是從遺傳的觀點看,只要能利用像琉球(OKINAWA)那種冬天也能收穫桑葉的溫暖地方,便可以在一年內重複六世代。

  蠶絲(silk substanse)是由發生於胚胎下唇節(labial segment)的表皮細胞內陷而成的一對絲腺(silkgland)所分泌。絲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前、中、後部。絲是由絲質(fibroin)的蛋白質一由氨基酸分子包括氨基乙酸(glycine)、氨基丙酸(alanine)酥氨基酸(tyrosine),絲氨基酸(serine)及13種其他的氨基酸直線排列所組成。絲質從絲腺的後部分泌出來,蓄積在絲腺的中部,再從下唇節的吐絲孔(spinnert)吐出。絲質纖維外面包著一層叫做絲膠(sericin)的“膠“(gum)絲膠是絲腺中部分泌出來的。最近(1995)清水(M SHIMIZU)發現,纖維物質是由絲腺的中部分泌的。

1-1 家蠶生活史圖解。

  本次展覽會展出各齡期的幼蟲和蛹、蛾及體眠非體眠卵的生活史說明圖。(孵化、產卵、催青在23~25°C之溫度控制下,而休眠及越冬在日本的自然情況下)

  每一世代的期間因遺傳性質(genetical nature)及人為處理而不同由於孵化的季節能調整,因此,人們可以在有桑葉可利用的任何季節養蠶。

1-2 蠶體解剖(Anatomy of Silkworm)

  腸幾乎佔據了幼蟲整個體腔,分為三部分即前(fore-gut)中(mid-gut)後腸(hind-gut)其中以中腸最大,佔全部13環節中的8環節。

  三對馬氏管(Malpighian vessels)開始於直腸(Rectum)沿腸的外面向前延伸在第三或第四腹節迴轉最後三支會合成一管,開口於後部的小腸(small intestine)裡面。

  幼蟲經由第二、三體節以外的各體節兩側開口的氣孔呼吸。

  氣管(trachea)的主幹縱走於體軀兩側各體節的每一對氣孔由一條腹面縱走氣管連接。

  背管(dorsal vessel)一心臟(heart)在身軀背部從頭到尾搏動。神經索(nerve cord)從頭至尾縱走於腹面,連接腦(brain)及各體節神經結(ganglion )脂肪體(fat bodies)貯蓄在皮膚(lntegument)底下及包圍著腸子,在代謝過程中司一種很重要的功用,諸如:貯藏能源物質排泄尿酸或合成蛋白質等。生殖腺(gonad)在第八環節,背管的兩側各有一個。

  關於家蠶遺傳解說所需要的進一步的解剖敘述,將在以後各節分別提出。(待續)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7.04.21:3834;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