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出版品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第一期(七十五年十二月)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蠶兒傳奇性的一生

蠶兒傳奇性的一生

 編者按:蠶業在整個農業裡,是很特殊的一個行業。因為它的對象既包括了植物--桑樹,又包括了動物--蠶兒。也許有人會說:畜牧業不也牽涉動物(家禽家畜)和植物(牧草飼料)嗎?不錯!可是,只要你進一步了解蠶兒傳奇性的一生,如:壽命只短短不到兩個月,卻歷經三個變態--蠶、蛹、蛾、卵,以及從孵化到成熟,三~四星期之內體重竟增加14,000倍....等,就都要訝異不已了!蠶兒的生態、生理既然如此與眾不同,在飼育過程中,自需許多特殊的技術。我們很榮幸,能請到本場試驗課廖課長,在百忙中,自日本全養連圖解蠶業讀本中取材,為我們解說,且讓我們慢慢欣吧。

 通常,蠶都是以卵越冬,到了春天才孵化。剛孵化的小蠶外表很像螞蟻,身上並且長了很多的長毛。因此,人們又稱它為『蟻蠶』或者『毛蠶』孵化以後,蠶就開始吃食桑葉,在大約四個星期的生育過程中,經過四次休眠,脫四次皮,而成為熟蠶,並開始吐絲結繭。結繭一般約需2~3天,再過2~3天即在繭內脫皮化蛹。蛹期大約12天,之後蛹即化蛾。羽化以後的蛾,通常會分泌碳酸物在清晨破繭而出,當天即尋覓對象交尾,然後從傍晚開始產卵至第二天早上。產卵後的蛾,由於體力衰竭,所以經過4~5天之後多數即自然死亡,結束短暫而多彩的一生。

 蠶,是人類飼養動物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經過長久的飼育以後,已經出現為數不少的品種。通常除從自然狀態下全年所發生的世代分為一化性種(年只一世代)、二化性種(年有兩世代)及多化性(年有三或三以上世代)等三類以外;也從一生脫皮的次數分為三眠蠶(脫皮三次)、四眠蠶(脫皮四次)和五眠蠶(脫皮五次)等多種。目前臺灣地區所飼養的國.富X農.豐,和本場近年來育成推廣的臺蠶六號和臺蠶七號都屬於二化性四眠蠶。

 蠶的一生,除了上述傳奇以外,其吐絲期間所放出來的水量,每兩萬隻高達46公升,也很驚人。這種水分的處理是否得宜,直接影響到日後蠶繭繅絲的解紓,不可忽視。一般正常的蠶繭雖然只有大約4公分長,直徑2.5公分,可是卻是由一條直徑約0.0002公分,1,300~1,500公尺長的蠶絲所組成。換句話說,在2~3天內,蠶兒必須擺動約1,500公尺的距離才能完成結繭的工作,其能力實在令人為之咋舌。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7.04.21:10689;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