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出版品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第七期(七十七年六月)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預防不良繭的發生提高蠶繭品質

預防不良繭的發生提高蠶繭品質

陳運造、劉增城

概略的分,蠶繭可分為優良繭和不良繭兩類。由於農民必須儘量減少不良繭的發生,增進繭質才能提高收益,故特將不良繭的種類、定義、成因和預防方法簡述如下,以供參考。

一、同宮繭: ( 同功繭、玉繭 )

( 一 ) 定義:由兩頭或兩頭以上之蠶兒,共同吐絲營造而成之蠶繭。此類蠶繭因解紓不良,纇節多,無法繅製質優之生絲,故價格僅上繭之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而已。

( 二 ) 成因 :1. 上簇初期,強光射入,使熟蠶避光而密集於暗處吐絲營繭。

2. 上簇時溫度過高,使熟蠶急促吐絲,增加形成之機會。

3. 上簇期間,濕度過高。

4. 簇器上置放過多熟蠶。

5. 上簇後有強風吹入,使熟蠶避風而密集於一處。

( 三 ) 預防 :1. 選擇良好的簇器。

2. 採用適熟蠶上簇。

3. 減少簇器上之熟蠶頭數。

4. 上簇期間避免溫、濕度過高。

5. 上簇室內避免強光射入及強風吹襲。

6. 注意濕氣及臭氣之抽換及污穢物之清除,保持上簇室內空氣之清新乾爽。

二、簇印繭 :

( 一 ) 定義:指蠶繭外層和蠶簇或蠶座等密接附著,造成光滑稍硬之痕跡者而言。

( 二 ) 成因 :1. 未熟蠶強行上簇。

2. 簇器材料及構造不良。

3. 上簇期間,上簇室高溫多濕。

( 三 ) 預防 :1. 選擇優良之簇器。

2. 採用適熟蠶上簇。

3. 上簇時避免高溫多濕,並注意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三、死籠繭

( 一 ) 定義 : 熟蠶營繭後不化蛹而斃死之蠶繭。此種蠶繭內層被污染,且外層之解紓也不良,不能繅製良絲。

( 二 ) 成因 :1. 蠶兒在 4 ~ 5 齡期罹病或蠶體過度虛弱。

2. 沒做好簇中保護工作。

( 三 ) 預防 :1. 注意蠶兒發育給予適齡適量桑葉。

2. 做好保持適當溫、濕度,充分換氣及注意清除糞尿和污穢物等簇中保護工作。

四、污染繭 :

( 一 ) 定義 : 指繭層被排泄物、病斃蠶或其他污穢物污染,導致解紓不良損害生絲光澤,無法繅製良絲之蠶繭。

( 二 ) 成因 :1. 蠶體虛弱斃死後腐爛而污染。

2. 蛹體受傷流出體液,污染蠶繭內部。

3. 採繭過早或操作不良,尤其在剝繭衣機作業時過於疏忽。

4. 被未營繭的熟繭排泄物或屍體之腐爛液污染。

( 三 ) 預防 :1. 簇器內不可置放過多熟蠶。

2. 注意病蠶防治工作,若發現病蠶應在未腐爛前儘早檢拾處理。

3. 採用自然上簇法,減少互相污染機會。

4. 採用良好的簇器,若是迴轉簇應採同一方向吊鉤並保持平衡。

5. 在蛹體呈濃褐色時採繭,操作時並特別注意小心輕放勿積壓。

6. 簇器應依熟蠶上簇的早晚分區吊掛或放置。

7. 採繭和採繭後之搬運貯存過程,均應注意清除死蠶和薄皮繭以免污染其他蠶繭。

五、歪形繭 :

( 一 ) 定義 : 繭的形狀不具品種原有正常形狀者

( 二 ) 成因 :1. 熟蠶過度虛弱而營繭。

2. 簇器構造不良。

3. 上簇場所不好或熟蠶過遲上簇。

4. 上簇作業不恰當。

( 三 ) 預防 :1. 選育優良品種,飼育期間注意給桑和提供良好環境,使蠶兒健全發育。

2. 選擇良好的簇器及適當的場所上簇。

3. 採用適熟蠶上簇。

4. 上簇前妥善組合簇器,若採用迴轉簇則應注意吊鉤在同一方向並保持簇器平衡。

5. 採用正確合理的上簇方法。

六、破風尖頭繭:

( 一 ) 定義 : 兩端極薄或一端尖頭破口的蠶繭。

( 二 ) 成因 :1. 飼育時處理不當或給予不良桑葉,致使蠶兒營養不良蠶體虛弱。

2. 過遲上簇及簇中溫、濕度過高或空氣不流通,使蠶兒在苦悶場合中吐絲營繭。

3. 上簇前排泄之大量糞尿未清除,且室內空氣多濕使混有污穢的臭氣停滯在上簇室內。

( 三 ) 預防 :1. 按齡期給予適量質優富營養之桑葉。

2. 上簇後 3 ~ 4 日內注意簇中保護工作,避免高溫多濕,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

七、多重繭 :

( 一 ) 定義 : 熟蠶吐絲時受到溫濕度劇變等不正常之干擾,使吐絲中斷,造成繭的內層有多層現象的蠶繭。

( 二 ) 成因 :1. 溫度或濕度突然劇烈變化。

2. 迴轉簇之吊鉤不均衡,造成迴轉不良之干擾。

( 三 ) 預防 :1. 加強簇中管理,注意溫濕度及日夜溫差不可劇變。

2. 使迴轉簇的方向平衡,迴轉順暢。

3. 上簇中 ( 即吐絲期中 ) 避免發生劇烈震動情事。

4. 注意避免強風吹襲及日光直射。

5. 避免在冷濕環境下營繭。

八、薄腰繭 ( 斷腰繭 )

( 一 ) 定義 : 兩端繭層較厚,中間 ( 即腰部 ) 較薄,極端薄時由外部可看到蛹之蠶繭。

( 二 ) 成因 :1. 上簇期室內高溫多濕。

2. 未熟蠶強行上簇。

( 三 ) 預防 :1. 採用適熟蠶上簇。

2. 保持上簇室之適當溫濕度,並注意室內空氣之流通與清新。

九、棉繭 ( 棉花繭 ):

( 一 ) 定義 : 特別膨大鬆散似棉絮般之異樣蠶繭。

( 二 ) 成因 :1. 上簇期室內高溫、乾燥。

2. 吐絲上簇中之熟蠶遭強風吹襲。

3. 飼養時未提供良好的桑葉和環境。

( 三 ) 預防 :1. 上簇期間保持適當溫、濕度。

2. 避免強風吹襲及強光直射。

3. 按齡期分別以富含營養之適宜桑葉餵飼。

十、裸蛹 :

( 一 ) 定義 : 無適當空間可供營繭,而將絲吐成碟盤或平面狀時,因蛹體無繭殼被覆故稱裸蛹,亦即俗稱之羅漢蠶。

( 二 ) 成因 :1. 飼育期中,蠶體接觸強烈刺激性的臭氣,特別是燃燒薪材時所發生的煙或氣體。

2. 飼育期中窗戶常緊閉,使空氣流通不良,或熟蠶排泄多量糞尿,空氣多濕並混有污穢的臭氣體停滯室內。

3. 其他不良氣體停滯室內,使蠶兒爬上牆壁或天花板吐亂絲。

4. 蠶兒感染膿病或軟化病等病症。

( 三 ) 預防 :1. 飼育期中儘量不使用新材保溫,如非使用不可則需待沒有煙和臭氣時才可移入室內,此時並要特別注意排換氣是否良好。

2. 除一般飼育期內要注意空氣流通外,春一批或冬蠶時因氣溫偏低更應加強換排氣工作。

3. 蠶室內外均徹底消毒。

4. 隨蠶兒發育給予適齡之良桑,不可用發酵桑葉等餵飼蠶兒。

5. 注意清除上簇後熟蠶所排之糞尿等污穢物。

十一、蠶蛹內傷繭 :

( 一 ) 定義 : 指熟蠶營繭化蛹至採繭、交繭、收繭、搬運流程中作業不當,致使蠶蛹受傷,由內層污染或滲透至外部之蠶繭。

( 二 ) 成因 :1. 化蛹未完成提早採繭或採繭時掉落受到衝擊。

2. 剝繭衣機調整不當或集繭器具與剝繭衣機距離太大,蠶繭掉落時使蠶蛹受傷。

3. 裝袋時捆綁用力過猛,或交繭時運輸振動劇烈而使蠶蛹受傷。

4. 裝商容器不良,搬運時上、下車發生丟撞衝擊而使蠶蛹受傷。

( 三 ) 預防 :1. 因採繭之適當時機在溫度為 2O ℃時為上簇後 8 天,溫度在攝氏 22 、 26 、 30 ℃時分別為上簇後 7 、 5.5 、 5 天,故收繭時間在春蠶與晚秋蠶為上簇後 7 ~ 8 天,夏蠶與初秋蠶為上簇後 6 ~ 7 天,晚秋蠶為上簇後 8 ~ 10 天,如能以蠶蛹顏色變濃褐色做標準更理想。

2. 採繭時應輕放,並調整剝繭衣機與集繭容器間之距離使勿過大,以免撞擊損傷。

3. 以塑膠框裝運蠶繭,避免積壓衝擊。

4. 搬運蠶繭時注意小心輕放,勿發生撞擊情事。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7.04.21:4127;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