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農經系 陳文璟 譯
本場推廣課 陳運造 譯
泰絲產品的出口量,在 1988 年時,比上一年度增長了 30% ,這正表示它們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受到重視的程度。
泰絲協會的主席 Surin Suphasawasphan 先生說 : 「這種成就,對整個泰國的出口量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有了如此飛躍成長的成績,才能使全國的出口總值,由前年的,一億銖,劇增為去年約六億銖,一口氣增加了六倍之多。」
儘管這種趨勢,足以令人興奮,但是為了保證絲織成品外銷之繼續成長,蠶絲經和緯線品質的提昇,必須儘早脫離目前完全仰賴進口
的情形。
在消費市場要求更多精心成品下,現有的絲線水準已不足以應付,何況還要有品質更好的絲線,來生產如窗簾和沙發布等高級的室內裝飾品。
近年,泰國每年除了生產大量蠶繭以外,也進口蠶絲緯線 250 公噸和經線 500 公噸,來應付大約價值八億銖的絲織產品訂單。
為改善泰絲產品的品質,泰國農業部除了積極進行多項技術改進計畫外,同時,也以減稅等方式鼓勵業者,進口更進步的現代化機具,替代傳統的人力和機器生產。
為因應蠶絲製品出口數量之增加,桑樹栽植亦積極在帕東差 (Amphur Pakthongchai) 等地擴張,這些地方的桑園面積已迅速地由 128 公頃增加到 320 公頃。而有關稚蠶和壯蠶飼養的訓練計畫亦陸續在各地展開。
農業部門的努力,雖然確實已使泰絲成為泰國外匯收入的重要項目,不過, Surin 主席也抱怨說 : 「有關工業部門,商品檢驗機構,冗長的檢驗手續,卻經常延遲了裝船出口的時間。」
【譯自泰國 The Nation 日報 1989.8.2 第 20 版】
![]() |
![]() |
自97.04.2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