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介紹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錯誤回報
回首頁
生物防治展示區
站內搜尋
facebook分享
展示重點

* 簡介 * 展示重點 * 動態導覽

天敵分場展示區展示重點

天敵繁殖分場:

1936年日本農林省蠶絲試驗場在此設立「台灣飼育所」,1949年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蠶業改良場成立,該處為「大湖分場」,改良場於1989年改為「蠶蜂業改良場」,此處為「大湖繁殖場」,主要業務為製造家蠶原種及普通種,供應當時養蠶農家之需求,1997年「蠶蜂業改良場」改制為「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於現址成立「天敵繁殖工作站」,1999年改為「天敵繁殖分場」,從事天敵昆蟲之飼育繁殖與研究,提供給農民用於防治蟲害。

「天敵昆蟲」是自然界的警察:

在自然食物鏈中屬於第二級消費者的昆蟲,因為捕食危害農作物之第一級消費者的害蟲,我們稱這些捕食害蟲的昆蟲為天敵昆蟲。這些天敵昆蟲就像警察抓害蟲,為了能讓這些天敵昆蟲發揮警察功能,除了保護他們的自然族群外,經人工大量繁殖後,再釋放於田間,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稱之為「生物防治」。應用生物防治方法,能減少農藥之使用,保護自然環境免於受農藥污染的危險。

草蛉:

草蛉類屬於脈翅目,常稱為草青蛉,俗稱蚜獅,也就是嗜食蚜蟲的意思。幼蟲體背有很多瘤突,具鉗狀口器,可捕食害蟲。草蛉幼蟲是種多功能的天敵昆蟲,可利用該蟲應用於蚜蟲、紅蜘蛛、聖誕紅粉蝨之防治。

黃斑粗啄椿象:

黃斑粗啄椿象是半翅目昆蟲,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害蟲體內,麻痺害蟲再吸食其體液,不一定要咬住害蟲,因此可以攻擊比自己大的害蟲,有時還會共同圍剿害蟲,體型比他大一、二十倍的毛毛蟲也難逃攻擊。

瓢蟲:

瓢蟲是自然生態系中很重要的捕食性甲蟲類,已知約有5000種以上,命名時常以斑點數目或條紋數為依據命名,如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三星瓢蟲等。捕食對象有蚜蟲、介殼蟲、葉螨、葉蟬、粉蝨等及許多害蟲的卵。

捕植螨:

捕植螨屬蜘形綱蜱螨 類捕食性天敵,因為主要捕食植食性害蟲而得此名。捕植螨體長約0.5mm,肉眼可見但難予辨認,體型呈梨形,幼螨六隻腳,若螨及成螨八隻腳,雄成螨個體較雌者短小,目前歐美已商業性大量繁殖捕植螨,以供釋放防治葉螨及薊馬等之危害。

寄生蜂:

寄生蜂會將很多或只有一個卵產在害蟲體內或體外,孵化的幼蟲就可以吃掉害蟲。在害蟲體內的寄生蜂幼蟲,造成害蟲外殼木乃伊化,寄生蜂幼蟲吃完害蟲身體器官後,會鑽出害蟲體外化蛹,有些就在害蟲體內化蛹。這樣的寄生現象,便是以最自然的手段,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


回上方 回上一頁
自97.02.20:9461;
隱私權保護宣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場位置
關閉